格斗中的芭蕾,运动中的围棋

提起击剑,人们自然会联想到阿兰.德龙扮演的游侠“佐罗”。他那精湛的剑术,敏捷矫健的身躯和为民除暴的侠义行为,使人难以忘怀。

击剑起源于中世纪的欧洲,14世纪在西班牙、法国和意大利出现了一个令人炫目的骑士阶层,他们以精湛的剑术纵横天下,博得了广泛的美誉。此后各国贵族纷纷效仿,一时间成为上流社会趋之若骛的时尚,以致于发展到贵族之间解决纠纷,动辄拔剑相向,一剑定生死。

欧美各国不少小说、戏剧、电影中都有击剑情景的描述。如电影《王子复仇记》、芭蕾舞剧《罗密欧与朱丽叶》、喜剧《一仆二主》、小说《基督山恩仇记》中都有精彩的击剑场面。

在欧洲历史上,传说有过不少剑术大师,他们有的为王公贵族演练取乐;有的给富户去看家护院、当保镖;有的行侠仗义,劫富济贫。因此,剑术备受人们的推崇。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武器的使用,击剑逐渐失去了军事价值,越来越向强身健体、表演比赛的方向发展,变成了一种运动项目。

电影《佐罗》向全世界展现了击剑的独特魅力,很多击剑运动员选择击剑都因为崇拜这个独具英雄色彩的人物,而谭雪也不例外。

1998年年底,天津要成立女子佩剑队,教练李绍春、宁宪奎来到塘沽为即将组建的女佩挑选队员。在塘沽体校,两位教练发现操场上有一位爆发力和柔韧性都十分出众的小女孩,一眼便相中了。

展开全文

起初练习击剑还只是业余性质,谭雪必须每天上完文化课,然后还得继续练田径,之后才能去练击剑。慢慢的,谭雪发现了击剑个中奥妙,对这项运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每天沉浸其中乐此不疲。

看着女儿每天在家中自己比划击剑姿势,妈妈好奇地问:“雪雪,嘛叫击剑,嘛叫佩剑啊?”“妈妈你看过《佐罗》没,佐罗拿的那打人的剑就是佩剑。”

2002年,在里斯本进行的世界锦标赛女子佩剑比赛中,谭雪获得金牌 。2004年,雅典奥运会女子佩剑个人比赛,谭雪获得击剑银牌,也是中国女子击剑奥运史上第三枚个人赛奖牌。2006年,多哈亚运会女子佩剑比赛,谭雪摘取金牌 。

“玩击剑的人脑子都很聪明,能够在场上跟对手一剑剑去周旋,最后获得胜利,哪怕有时候一个战术组织成功得分,你都会觉得快乐,感觉就是对手被你算计了。”

在久远的历史当中,在影视作品背后,在体育明星不为人知的辛酸付出的汗水泪水中,还有哪些关于击剑我们不知道的真实故事呢?

6月23日“国际奥林匹克日”,全国青少年体育俱乐部主席、万国体育CEO 张涛先生将在万国体育击剑馆开展一场以“提剑风雷动”为主题的直播活动,和你聊聊击剑与奥运的不解之缘。

-作为奥运会元老级项目,击剑项目是如何完成贵族运动到全民运动的华丽转身的呢?

-击剑项目的普及,对青少年的身心成长有哪些裨益呢?

-除了作为比赛运动项目,击剑活动所蕴含的,又是怎样的一种文化呢?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