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运动员选材的原则与方法
前苏联功勋教练员符阿拉宾曾指出,“不考虑选材问题,训练工作将是徒劳无益的”。在竞技体育训练中,选材尤为重要,选材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训练成效,甚至对体育事业发展产生深刻影响。所以,在执教过程中,教练要深刻认识到选材的重要性,要在结合青少年运动员科学选材要求的基础上,遵循科学、公平、合理的选材原则,通过合理有效的方法选出天赋出色、意志顽强且不畏挑战的优秀青少年运动员,这样不仅更容易获得良好的训练成效,还能够推动我国体育事业更上一层楼。
1 运动员选材的意义
运动员选材是否科学、公平、合理直接关系到青少年运动员队伍的专业能力的高低以及专业成绩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某个体育类项目的发展情况,甚至对中国体育事业发展产生深刻影响。概括来讲,运动员选材的意义主要体现为下述几个方面。
第一,运动员选材是保持竞技运动向上发展、快速发展的内在需求。在对运动员进行选材时,成绩、身体条件、潜能均是重要考虑因素,被选中的运动员普遍存在着运动天赋高、拼搏意志力强、不畏艰辛且提升空间比较大的人员,他们在后期比赛中获取优异成绩的概率比较高,甚至有可能在专业项目上成功摘取世界冠军。
第二,科学选材能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运动员科学选材是以最小的投入筛选出优秀运动员的方法,不仅能够降低人力、财力以及物力等方面的投入,还能够提高选材的效率与质量,所以,运动员选材是目前最科学、最合理、最能够获得良好社会效应的方法之一。
第三,科学选材能够提高运动员成材率。如今,无论是哪一类体育项目,训练理论、技战术知识和训练方法都已不再是秘密,而是被全面公开,所以,运动员能否在统一、科学、规范的训练中取得突破主要在于其个人天资,而运动员选材则是挑选天资聪颖、能力发展空间大的人才的重要手段。只有天资聪颖,才能够在后期训练中快速提升,顺利实现各类训练目标,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 青少年运动员选材要求
青少年运动员选材是一个复杂且专业的过程,需要教练员、体育科研人员等选材人员根据项目的实际情况选取优秀的人才。对于青少年运动员来讲,若想成功被选中,那么需要达到以下要求。
2.1 生理机能要求
无论是哪个项目的运动员,一般都需要具有良好的心肺功能,心肺功能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运动员的训练成效和比赛成绩。心肺功能的好坏可通过呼吸频率、肺活量、心率等相关指标进行评测。心肺功能较差的人通常不能进行高强度、长时间的训练,所以,难以成为优秀的运动员。教练在选材时,不仅需要测评运动员的心肺功能,还需要加强心血管、呼吸系统、骨骼肌肉等方面的检查,保证运动员身体健康、生理机能良好。
2.2 身体素质要求
不同的运动项目对运动员的身体素质要求是不同的,比如举重、拳击、铅球等项目对运动员的力量素质要求比较高,自行车、皮划赛艇、中长跑、篮球等田径项目则对运动员的耐力素质、速度素质等提出了较高要求;而体操、武术等项目则需要运动员具有良好的柔韧素质等。所以,教练在选材时,要根据运动项目特点考察运动员的身体素质。
2.3 心理素质要求
作为一名专业的运动员,拥有过硬的心理素质是基本要求。一般来讲,运动员第一需要具备良好的抗压能力,纵然是进行艰苦单一的训练,也能够从容应对,能够在枯燥的训练中稳步提升实力,在赛场面对强手时不畏惧,敢于挑战权威的勇气和必胜的信心。第二需要具备良好的抗打击水平,对于运动员来讲,“输赢乃兵家常事”,要理智地看待每场比赛的输赢,胜不骄败不馁,从而保证其实力得到真正发挥。第三要具备良好的抗批评能力,无论是在训练中,还是在比赛中,运动员要接受教练的批评与指责,以强大的内心面对外界各种声音,保持不服输的精神,争取在训练中、比赛中取得更优异的成绩。
3 青少年运动员选材的基本原则
青少年运动员选材是一项对教练“识人”能力的重大考验,也是对教练专业素养的一次考核。教练能否在遵守相关政策、规则的前提下,高标准、严要求地考核并选取青少年运动员,直接关系到青少年运动员选材质量。所以,青少年运动员选材至关重要。一般来讲,教练等相关人员应在遵循如下原则的前提下进行运动员选材。
第一,持续性原则。选材并不是在某个时间段内,参照某类标准或者要求选取优秀青年运动员,而是在日常训练中发掘并识别天资聪颖、能力出众、进步快速的运动员。选材是一项持续性工作,贯穿于训练的始末。训练中的每一个环节、每一个方面都是在选材。以少年足球运动员选材为例进行说明,在初级阶段,教练主要从身体形态、身体素质等方面入手判断儿童是否适合参与足球训练;在中级阶段,教练需要在日常训练中挖掘和识别优秀人员,主要将技术能力、战术配合能力、身体素质等作为重点选材依据;在高级阶段,教练主要从运动员的身体素质、临场反应能力、技术运用能力、心理素质等相关方面入手对运动员的综合素养进行评判,继而遴选出符合要求的优秀运动员。不管是在哪个阶段,都比较注重考察和评价运动员的身体机能,不过其具体考察指标会因而阶段不同呈现出较大差别,所以,选材是一个持续性的过程,并且与日常训练紧密相关。教练员在日常训练中对运动员的淘汰、更新等从本质上来讲就是在选材。
第二,针对性原则。不同的项目,有着不同的特点,对运动员的要求也不尽相同,所以,在选材方面,要充分考虑不同项目的特点,要具有针对性和差异性。如今,有些项目在选材方面采取的标准高度雷同,缺乏对运动项目的实际考虑,不利于选出真正优秀的运动员。所以,有必要结合项目的性质、特点以及内容、形式等选取相应的指标,以此进行针对性选材、专业性选材。以乒乓球运动员选材为例进行说明,一般来讲,乒乓球运动员不仅需要具备快速的反应能力,还需要具备过硬的心理素质,所以,可将这两项指标作为选材的特异性指标。特异性指标能够比较准确、客观、全面地反映青少年运动员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养,能够有效预测运动员的后期发展及其可能取得的最优成绩。所以,教练在进行运动员选材时,要准确把握特异性指标,以此为关键实施评测,保证选材的针对性。
4 青少年运动员科学选材的方法
目前,在体育领域,教练主要通过遗传分析法、身体形态评估法、年龄选材法以及心理素质评估法等进行青少年运动员选材。接下来,本文将对这几种常用的选材方法进行逐一分析。
4.1 遗传分析选材法
在青少年运动员选材方面,遗传分析法应用尤为普遍,顾名思义指的是从遗传的层面分析和估测运动员的发展潜能。
首先,在进行遗传分析时,查看运动员所在家庭之中是否存在家族遗传病史,整个家族中是否曾经出现过运动天赋强或者在某个运动项目上取得优秀成绩的人。比如,在游泳运动员选材中,教练采用遗传分析法进行选材时,会比较注重了解其家人是否身高优势明显、身体素质良好,是否罹患有影响游泳训练及比赛的家族性疾病等。一般来讲,父母身高优势突出的运动员往往也会长到比较理想的身高,对其个人游泳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其次,运动能力具有很高的遗传度,要选取遗传度较高的指标来进行筛选。运动素质如力量、速度、耐力、协调性、反应时等,生理生化指标血红蛋白含量、血清睾酮、最大心率、最大摄氧量等,心理品质意志韧性、判断的果断性等都具有很高的遗传度。科学家已经发现了200多种与运动能力有关的基因,比如ACTN3基因是运动爆发力,运动项目如短跑、田赛项目、短距离游泳、拳击等;ACE基因对应的是运动耐力,动项目如中长跑、竞走、中长距离游泳、皮划赛艇、铁人三项、公路自行车等。随着生物学技术的高速发展,运用遗传学手段选拔优秀运动员来提高成才率已经成为可能。运用基因选材,在启蒙训练前就可以淘汰50%不适合从事竞技体育运动的青少年,并有望把当前的运动员成才率提高到30%左右。
最后,教练在考虑身体遗传因素的同时,也需要考虑非身体遗传方面的因素,如运动员的家庭氛围是否和谐。一般来讲,教练优先考虑家庭氛围祥和且对其运动事业比较支持的运动员,这样,运动员就能够在家人的理解下、支持下全身心地投入到训练及比赛之中,发挥出极佳的天赋优势。
整体来讲,在对青少年运动员选材时,教练需要注意考虑遗传方面的因素,特别是对体育项目影响较大的指标,同时结合考虑生长发育规律,以此遴选出优秀的运动员人才。
4.2 体型选材法
一般来讲,人的体型主要取决于遗传因素,不过后天因素带来的影响也不容小觑。其中,后天因素主要有运动习惯、饮食习惯、作息规律、地理气候因素等。在青少年运动员选材中,体型选材法也是应用比较广泛的一种方法,即从外形上选择适合某些运动项目的青少年,如身高、体型、指距、下肢长度、跟腱长度、两腿形状、足弓等。
以射击、射箭等为代表的准确类项目为例进行说明,此类项目比较适合身高一般、上肢孔武有力、肌肉能长时间保持静力性工作的人员;而对于体操、跳水等之类的难美类项目来讲,此类项目主要倾向于选取身体柔韧度高、身材不是很高、身体协调性强且具有良好灵活性的运动员。
在通过形态选材法对青少年运动员进行选材时,教练需要了解其父母的身高、体重等情况,同时,会利用骨龄检测方法对运动员的身高发育情况进行科学合理的预测,在选材时,会将预测身高作为一项重要考虑因素。
4.3 年龄选材法
关于“年龄”,两个维度,一是“出生年龄”,即指按照出生时间计算得出的年龄值,二是“生物年龄”,即指从骨龄等角度测评的个体年龄,反映个体的身体发育程度。相较于“出生年龄”而言,“生物年龄”更能够准确、科学地体现个体发育情况。按两者之间的差值,可将生长发育情况分为三类:早发育、正常发育、晚发育,骨龄大于生物年龄为早发育,反之为晚发育。
按照人体的发育规律,性征上,男女分别在 13岁、11岁时会出现拇指种籽骨骨化中心,第二性特征男性为长胡须、喉结明显,女性主要表现为乳房逐步发育,依照性征出现时间分三类,见下表:
教练在对青少年运动员进行选材时,应通过对其“生物年龄”、性特征表现的综合评估青少年的身体发育情况,以此对其身体素质、生理机能等做出合理判断。此外,还需要考虑发育高峰期持时间长短的问题,优选发育高峰期长的运动员,此类青少年的发育持续时间长,身体素质提升的空间大,成材的概率更高。
4.4 生理生化选材法
运动员的生理机能情况对训练进度、训练成效以及最终比赛成绩产生的影响是巨大的,甚至可以说是决定性影响。在通过生理生化选材法进行青少年运动员选材时,选材人员需要着重对运动员最大摄氧量、最大心率、血乳酸浓度、血红蛋白水平、睾酮水平、红/白肌纤维的比例,骨骼肌纤维数量、神经反应速度等相关指标进行测定与评估。对于不同项目的运动员来讲,上述指标的遴选标准是不同的。
比如,对于中长跑项目,需要重点监测血红蛋白水平、最大摄氧量、最大心率、血乳酸浓度等指标,此类指标不仅能够比较准确客观地体现运动员心血管系统的机能,也能够比较准确地反其耐力水平,而运动员是否具有良好的身体机能、是否具有良好的耐力直接关系到其运动成绩。
再以投掷跨跳项目为例,参与此类项目的运动员需要具备良好的肌肉结构功能,同时也需要具备快速的神经反应,其神经肌肉功能的强弱直接关系到其力量、速度、弹跳力等,继而对其成绩产生较大影响。在对此类项目选材时,教练既要选神经反应速度快的类型,又要选取肌肉长度长且白肌纤维比例高的运动员。因为肌肉长度的决定了运动员肌肉力量的发展潜能,白肌属于快肌,对个体的速度、爆发力等影响巨大。此外,教练还需要考虑柔韧性、灵敏等因素。
4.5 心理选材法
在现代竞技体育实践中,运动员心理素质水平的高低也会对其成绩产生重大影响,特别是在射击、乒乓球等个人项目中,此类项目比赛中出现的“意外”或者“反转”,和运动员的心理承受能力有着密切关系。在青少年运动员选材方面,尤其对抗性的项目,教练需要重视运动员的心理素质情况。
有研究证实,运动员的心理品质如何往往带有一定的遗传性,即运动员的脾气秉性、品格个性等均会受到父母或者其家人的影响,所以,在日常教学训练中,教练一方面要通过权威的心理量表对运动员进行心理品质方面的测评,另一方面需要加强对运动员的日常观察,并且要增进与运动与父母的交流,从中感受其父母的脾气秉性等,综合上述两方面因素对运动员的心理品质做出准确、全面地评估,并且将其评估结果作为选材的考虑因素之一。
5 结语
综上,青少年运动员选材是一项长期性、持续性的艰巨任务,教练员、科研人员等相关选材人员要根据不同运动项目的性质、内容、特点等制定一系列严谨科学的选材标准,在遵循持续性、针对性等原则的基础上,分别通过遗传选材、体型选材、生物年龄选材、生理生化选材以及心理选材等方法遴选出天资聪颖、专业能力出众、心理素质良好且顽强拼搏的优秀运动员,促其在获得优异成绩的同时推动国家体育事业稳健持续发展。
(作者单位:杭州市陈经纶体育学校)
当代体育2023年6期
当代体育的其它文章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现状与对策研究篮球运球转身技术易犯错误及纠正方法最新世界排名拓展训练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基于三声五步模式下的小学体育高效课堂探析浙江省高校体育政策执行力现状及执行策略研究
随便看看
- 2025-08-09 18:52:58皇马的“回购法则”:球星“出厂设置”,永不彻底离开!
- 2025-07-11 20:53:59Barcelona vs Real Madrid: How Their Star Players Performed in the 2022 World Cup
- 2025-07-15 00:00:26拜仁慕尼黑与杜伦精彩对决:比赛录像回顾与深度分析
- 2025-06-26 12:03:18加特林运动员9秒45:速度与激情的完美诠释
- 2025-08-28 17:19:35莫德里奇:皇马传奇之路,与C罗并驾齐驱
- 2025-06-25 14:53:04广东NBA比赛热潮:篮球文化与世界杯激情碰撞的独特魅力
- 2025-05-02 14:44:04这次世界杯是第22次举办,有哪些你不知道的趣事和历史?
- 2025-08-23 06:20:00中国百米史上最高水平比赛诞生!苏炳添9秒95夺冠 前八跑进10秒30
- 2025-04-25 06:37:25曼城队出征世界杯:豪华阵容引关注,球员名单揭晓
- 2025-06-17 04:32:19女篮世界杯揭幕战录像:中国女篮力克韩国队,李梦狂砍23分引爆全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