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勒筋儿”,是从前秋季的热门儿童游戏

作者:优雅的胡子(吴永刚-Max)

雪霁天晴,天气骤冷。霜华洗过的叶子,一边匆忙褪去绿色,披上映日的金黄,一边在干燥的风中哗啦啦地响着、飘落着。看着、听着,不觉想起几十年前,每到这样的深秋,正是玩勒筋儿的好时候。

勒筋儿是一种北方孩子的季节性传统游戏项目,由于具有一定竞技性,或者称其为体育项目更贴切。秋天,孩子们采集杨树落叶,选择那些叶柄粗大、干燥(稍微脱水)的,去掉叶片,再以手指抓住叶柄两端用力揉搓,让叶柄中部脆嫩的组织破皮脱水,使纤维质更富韧性,是为“筋儿”。比赛时两人对决,各持一条“筋儿”,交叉成十字花,抓住两端用力回拽,“筋儿”的纤维相互勒紧,谁的筋儿先被勒折了,谁就输了。

在比赛中,那些“常胜”的“筋儿”常被叫做“宝”,在孩子们中间是很受追捧的“硬通货”,就如同斗蟋蟀时的宝贝蟋蟀一般。

锤炼出一个“宝”,是需要先天与后天共济的。所谓先天,是叶柄外皮包裹的植物纤维束足够坚韧,通常叶柄粗大颀长、表面嫣红色、带有褐色点状突起的是挑选的重要标准。为了选到这种“筋儿”,孩子们仨一群、俩一伙,如同采集秋获一般,在有杨树生长的地方逡巡。在我的记忆中,铁路配件厂临中兴街一侧院内,有几排高大硕壮的杨树,深秋时,那里落叶缤纷,常能找到“宝筋儿”。因为是职工家属,只要嘴甜些,总能混进工厂去,在杨树下搞到大量的“惊喜”,而这种惊喜却是其他非配件厂家属子弟望“杨”兴叹的。

展开全文

先天的素质再高,也不能保证每条筋儿都成为“宝”——好的筋儿还需要后天的锤炼才能有望升级。在当时,除了手工搓——“鞣制”外,据说还有盐水泡等方式。无论哪种都是技术活儿,需要反复揣摩,同学们之间也常因此热烈地流传各种经验谈、方法论和神话传说。记忆中,揉搓的手法和力道稍不留神,“筋儿”就容易搓得“露大发”了,此时叶柄中段纤维会变脆,反倒比没揉搓时更容易被勒折;至于盐水泡的难度更高,火候掌握不好,“筋儿”就容易烂(我没泡过,但遭遇过许多“泡过劲”的)。另外一些同龄伙伴求胜心切,据说曾尝试把其它纤维质贯穿“筋儿”中,但这种“夹馅”的“宝”,我只听说过,并没有亲眼见过。

我少年时生活的圈子,“筋儿”始终不是稀缺资源,哪个人每天不得携带几十个“筋儿”去学校啊!那些“筋儿”被橡皮筋套成一束:揣在书包深处,躲过老师的盘查,逃过同学的觊觎,只待下课铃声一响,便如同士兵一样被主人带出教室,来在喧哗的操场。先是那些“落渣儿”参与的车轮战,借以消耗对手的同时偶尔还能操练出“宝”。比赛的主人们大多双腿弓箭步,双手疾疾发力,明勒暗“抠”,只为能尽快通达“关底”,让BOSS级的“宝”巅峰对决……这种属于秋天特殊时期的快乐游戏每天都会上演,并会一直持续到买秋菜时。

恍然间,秋风吹过杨树的哗啦啦声还在,但勒筋游戏已然随风飘散。如今的孩子每天虽不乏游戏和欢乐,但在秋日杨树下寻寻觅觅的身影,以及勒筋儿比赛时特有的喧哗与笑叹,却不复出现。那种特殊的游戏已然属于过去,不再属于现在……

本文为优雅的胡子原创作品,其他平台自媒体转载须经同意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