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块金牌既姓“体”也姓“教”,上海武术散打女队读书摘金两不误
作为武术散打项目中的“大满贯”获得者,除了全运会冠军外,蔡颖颖还曾摘得世锦赛、亚运会等大赛的桂冠。由于年龄原因,已经“功成身退”的她在天津全运会后一度选择退役。但随着母校和上海的再次召唤,蔡颖颖毅然决然选择了复出,以一个不再巅峰的年龄继续挑战全运会的擂台。
作为60公斤级的选手,蔡颖颖身材并不占优,平常运动员需要控制体重的情况在她身上却恰恰相反,“为了让她达到参赛标准,备战期间一直在帮她增重。”减肥不易,但对运动员来说,精准地增重同样是一个异常痛苦的过程。
队伍中参加52公斤级对抗的队员谯洁茹则比蔡颖颖年龄稍小一些,属于队内正当巅峰的“青壮年”,这也意味着她将负担更大的责任。最后一名参加70公斤级比赛的队员朱晓蕾是三人中最小的一个,目前还在上海体育学院读大三。
上海队选手谯洁茹(右)和陕西队选手林茜在52公斤级比赛中
因为是队内的“小阿妹”,朱晓蕾在赛前显得不是很有信心,“因为之前也没有参加过很重量级的大赛,经验也没有师姐丰富,很担心拖了整个队伍的后腿。”好在两名师姐和教练沈学军都是过来人,通过鼓励和心理疏通让她逐渐建立起了自信。
上海队选手朱晓蕾(左)与安徽队选手吴晓微在女子团体半决赛女子70公斤级比赛中
“老中青”组合出战全运会,让沈学军的心中没有十分的把握。“在赛前,我就和队员说,我们要摆正心态,每一场都有可能是我们最后一场比赛,要全力以赴去拼,不要给自己留下遗憾。”从小组赛一路拼杀,上海队每场比赛以全力搏杀的态度对待,最终时隔八年收获了这枚来之不易的金牌。获胜后,队员们抱着教练又是哭又是笑,辛酸和喜悦都在同一瞬间迸发而出。
体教融合模式培育人才
和许多其他参赛队伍不同,上海武术散打队的队员们由于都是上海体育学院的学生,平日里不仅要训练,也要兼顾高校课程的学习。
作为教练,沈学军碰到的首要问题就是训练时间比起其他队伍来说要短的多。“很多时候几名队员上课的时间不一样,每天训练的时间只能抽大家都有空的时候,训练完,她们有时还得带着疲惫继续去上课。”
但同样,高校的教育让武术散打队的队员们受益匪浅。对她们来说,更好的教育环境不仅在未来向她们提供了更多可能性,就是在眼前的散打擂台上,也帮助她们用更加灵活的方式思考武术散打的技术动作。
据沈学军介绍,上海体育学院已经坚持多年以体教融合的模式培养运动员,武术散打只是其中的一支队伍,像出征东京奥运会的七人制橄榄球队伍中,就有多名队员来自上海体育学院。
依靠着体教融合的培养模式,目前上海体育学院的武术散打队人才济济,“老中青”三代运动员以老带新的参赛方式就是队伍传承的保证。除了夺金的上海队外,其实参与决赛的陕西队也是由上海体育学院的运动员组成。“会师”的两支队伍在决赛中,可以说是打了一趟不折不扣的“队内赛”。
这届全运会上,上海市代表团夺得的30多枚金牌中,不少就来自于上海市打造的“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新体系”,其中既有来自社会力量培养的攀岩、马术金牌,也有像上海体育学院这样的体教融合模式训练的橄榄球、武术散打金牌。相信通过探索多元化办训的道路,上海未来将诞生更多品、学、训兼优的运动员。
版权所有 如需转载 请注明出处
往期回顾
1、上海市体育局局长徐彬:为梦想拼搏都是真英雄,奋斗的青春永远最美丽
2、“双减”带动体育流量 “上俱赛”点燃青少年运动激情(内附9-11月竞赛安排)
3、普及田径从娃娃抓起!这场亲子趣味赛让全家一起跑起来!
点分享
点收藏
点点赞
点在看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随便看看
- 2025-06-16 03:56:53守望先锋世界杯四强激战正酣,全球电竞精英齐聚一堂共襄盛举
- 2025-04-30 03:12:52萨茨堡比赛直播:2022年世界杯最激动人心的对决回顾
- 2025-04-26 03:36:09优酷世界杯猜输赢:与全球球迷一起见证巅峰对决
- 2025-05-12 03:24:22从曼联到罗马:斯莫林(Smalling)的职业生涯蜕变与世界杯梦想
- 2025-07-02 05:07:44东湖游泳比赛激情开赛:全民健身热潮下的水上竞技盛宴
- 2025-06-07 03:34:21世界杯赛场惊现另类"做操比赛"!球迷狂欢背后竟藏体育精神新诠释
- 2025-07-17 00:01:49王妍世界杯首秀惊艳全场:中国小将逆袭晋级背后的故事
- 2025-08-07 03:21:32巴西五夺世界杯冠军,为何1970年被称作史上最强?从那届四强说起
- 2025-05-21 01:04:192023年CBA全部球员排名出炉:本土新星崛起与外援统治力分析
- 2025-06-27 08:03:56台球界的世界杯:张堃在观众席上见证冠军诞生的精彩瞬间